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学会闭嘴,是成年人最高的自我修养

点击次数:2019-05-18 12:28:31【打印】【关闭】

最近更新的不频繁,很多人问我怎么了,说想看我写写对最近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
其实也不是不想写,而是很多话题到了嘴边,又觉得还是需要再等等看,很多文字写了又删,最

最近更新的不频繁,很多人问我怎么了,说想看我写写对最近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
其实也不是不想写,而是很多话题到了嘴边,又觉得还是需要再等等看,很多文字写了又删,最终便没有发出来。
最近看新闻看得越多越感慨,凡事不该随便评价,不该轻易下结论。
我们这个时代,好像一切都可以反转,哪怕是证据明确,言之凿凿的事情,背后也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隐情。
很多事情都像连续剧,每天爆出一点点信息,而屏幕前的我们,就像被各种零散信息操控的观众,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情绪的漩涡,丢掉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前两天,上饶小学生被刺杀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上饶市第五小学一个女孩的父亲,持刀将另一个男孩儿刺死。
一开始的消息称,遇害男孩儿曾多次打该家长女儿,方沟通多次未果。
很多网友看到这条信息,开始脑补各种校园霸凌剧情,评论区甚至有人为杀人的父亲叫好。
“肯定是熊孩子有问题,总算有人提他家长教育了。”
“干得漂亮,大快人心!”
之后又有人爆出微信聊天记录,并迅速在网络发酵。
于是,这个被杀的男孩,很快被冠上校园霸凌的罪名。
后来网上的舆论则开始愈演愈烈,各种对被刺杀男孩的嘲讽辱骂如潮水般暴涨,瞬间淹没了事情真相。
成千上万的网有为杀人犯叫好,同时辱骂那个被杀的孩子。
“炙热的父爱,父爱如山!”
“如果有人欺负我女儿,我也会去杀了对方!”
讲真,看到那一幕感觉还挺魔幻的,越是统一口径的事儿,越不简单。
果然没过多久,遇害男孩儿父亲就接受了采访,说自己的孩子没有霸凌也不是坏孩子。男孩儿的母亲,更是在朋友圈写了一封非常扎心的缅怀儿子的信。
再之后,又有人爆出这个持刀刺杀的父亲,本身就有精神疾病。
于是,风向又开始逆转。
有人开始抨击这个杀人的父亲,有人开始心疼那个遇害的孩子,也有人开始脑补各种悬疑暗黑的故事。
网友们各执一词,有人站在被害者一边,有人站在加害者一边,无数人为这个事件争论不休。
然而,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判断事情的真相到底怎样,更没办法随便发表评价。
越是知道的多,越是谨慎,越明白言论的重量。
因为太懂,面对这些恶性事件,再多的声讨也不过是踩着受害者的痛,博取流量罢了。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幻想家和推论家,每个人都恨不得化身名侦探柯南,可是真正了解事情真相的人,永远是极少数。

02
人类的本质是猎奇,大家最喜欢有冲击力的故事,和能煽动情绪的言论。
而媒体,又恰恰最擅长编故事,做情绪。
还记得前一阵子,引起热议的上海少年跳桥事件。
在新闻视频里,一辆车停在桥中央,车里下来一位男孩,跑到桥边纵身跳下,母亲飞奔过去,最终没能拉得住纵身而下的孩子,那个画面非常令人心痛。
一个鲜活的少年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留下的,除了那个悲痛欲绝的母亲,还有网友对事情缘由的各种揣测。
无数人开始猜想,一定是这对母子在车里发生了争吵,孩子崩溃所以冲动跳桥。
一定是男孩儿在外面受了委屈,母亲却一直指责孩子,最后这些委屈的情绪,直接成为了孩子走向绝望的导火索。
问题一定出在母亲身上,他们在车里一定是这样这样争吵的等等。
更有某90后大号直接发布文章,用推测式的手法,极具镜头感地猜想出了车里的情节。
把男孩儿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描写得惟妙惟肖。
整个文字,仿佛在车里安装了监控,能看到母子的一言一行。
可稍微有点理性的人都明白,那根本不是真相。
但网友不同,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文字,会印证了内心的猜想,会感同身受,说一句就是这样!
于是一篇爆款就此产生。
可是,生活不是小说,不能靠妄想与揣测。
炮制一个爆款也许只需要一天,但踩着别人的痛苦狂欢,最后的惩罚也许更惨。
后来,这个大号被封号,我不知道是否与这些主观推断和情绪引导有关,但至少这样的表述让人感到非常不适。
读者看得很嗨,作者赚得很多,而与此同时,对这位母亲的讨伐也绵延不断地向她袭来。
那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必须再次承受网友给与的新一轮的精神暴击。
看到这样的新闻和事件的走向,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直觉得,面对很多不明真相的新闻,比起过分渲染,沉默也许是对当事人最大的尊重。
就像拾遗里曾经说的,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首脑如玉。
深以为然。

03
这两年写稿看新闻,无论是媒体人还是大众,大概早就明白了大部分热点的套路和关键词。
比如熊孩子、比如校园霸凌、比如大龄单身女性、比如网络暴力,只要提到这些字眼,保证能刺激到网友的痛点,点燃情绪。
于是无数人开始用这些东西做文章。
可是然后呢?
上饶小学杀人事件后,有媒体采访了各种相关当事人和家属,不断爆出更多信息。
但是故事追到这里,大部分人已经倦了,在每一个看似罗生门的新闻里,大家的激情早就被消耗光。
骂完了,吐槽完了,转头回到自己的生活,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每个人看似都高喊着自己的正义,实际不过是在宣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意而已。
大多数时候,人们只希望在新闻里发泄自己的情绪,至于真相如何,也许并不重要。
所以啊,越是消息繁多复杂的时候,越是考验人们的判断力。
越是群情激昂的时候,越是需要沉默的力量。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以为主持正义的某次站队和抨击,会不会毁掉一个人。
就如当年被网络暴力摧毁,在谣言中绝望自杀的安医生一样。
我一直觉得,在不明真相、不是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太多的揣测,反而是对当事人最大的恶意。
身为成年人,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网络时代,不轻易站队,不随便diss别人,少说话,少把自己放在正义的一面去鞭笞、去讨伐、去大义凛然。
学会闭嘴,是成年人最高的自我修养。

04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说的一段话,我特别赞同。
“人都需要一个群体认同感,所以为了要让更多人看见听见,你就会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话,这些话跟真实的意思之间差距很大。
而所有人都想用几句话,比如微博的140个字,来判断事物,表达自我,吸引大家。但世界上的事,不是140个字就能概括的。”
生活很复杂,我们没有上帝之眼,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一个角度而已。
因为角度不同,信息获取局限,思维定式等等因素,都可能让我们对一件事,一个人产生误判。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所有的意见都是偏见。
制造一个谣言只需要一分钟,辟谣却需要千万倍的时间。
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是真,我们看到的了解到的,不过是别人想让我们知道的而已。
所以,在不了解之前,别轻易评判。
语言的力量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
大到人命关天的热点事件,小到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时候生活的负能量,来自于周围人毫无顾忌的情绪释放。
有人在评论里没完没了的当杠精,有人在朋友圈里变身阴阳怪气的柠檬精,有人在原本温情的节目里靠弹幕引战。
有人靠在网上发表各种言论吸引眼球和关注, 更有人靠吃人血馒头赚得盆满钵盈。
因为管不住嘴,太多人被负能量包围,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轮回。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谁也不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世界另一端的人带来什么。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