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大银幕太挤 青年导演去网络找“存在感”

点击次数:2018-12-16 10:01:06【打印】【关闭】

每次半夜去楼下超市,张小鲨都会看到那个守夜班的姑娘。她长得不好看,总是低着头看各种偶像剧,有客人问她东西在哪儿,她也不说话,只是默默拿货。张小鲨想,如果给她拍一

每次半夜去楼下超市,张小鲨都会看到那个守夜班的姑娘。她长得不好看,总是低着头看各种偶像剧,有客人问她东西在哪儿,她也不说话,只是默默拿货。张小鲨想,如果给她拍一部能熬过漫漫长夜的片子该多好,“虽然她不好看,可也应该拥有漂亮女孩被关注的权利,我想给所有女孩拍一部《恶作剧之吻》”。
张小鲨是一名导演,没拍过什么大片,2018年刚完成导演处女作《我儿子去了外星球》。这部包含了科幻、皮影、武汉方言等元素的电影,是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场”展映影片。尽管张小鲨认为,“文艺片导演和其他导演没什么不同,只是作品更作者化一些,拿到的资金更少一些”,但他也很清楚,“这样的片子”上院线极易赔钱,而且排片注定少。最终,张小鲨选择了网络发行,影片于12月2日在爱奇艺电影频道上线。
青年导演、处女作、文艺片,这几个关键词加在一起,大概会得出“没人看”的结论,但网络发行,也许能扳回这一局。
第十一届FIRST影展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得主《北方一片苍茫》,今年7月29日在爱奇艺上映后,截至目前有效观影人次超过43.3万;第十二届FIRST影展“产业场”参展影片《一条叫招财的鱼》上映10天,有效观影人次超过88.3万,获得票房分账收益220余万元;类似的例子还有《睡沙发的人》《大乐师·为爱配乐》《出走人生电台》等。
爱奇艺电影版权合作中心总经理宋佳回忆,过去网络一直被视为“终端”——电影的最后一个阶段,等院线下架了才轮到网络。最开始去做电影版权的采购时,她特别郁闷,“花这么多钱,结果片方开发布会都不叫我,因为大家确实把我们当成最后一环”。
情况在这两年有了一些转变,宋佳说:“很多有才华的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因为成本或者市场环境的困难,没有办法在院线跟观众见面。但通过网络平台,能被更多人看到,也能通过商业模式获得收益。”
就像《红高粱》之于张艺谋、《小武》之于贾樟柯,大部分导演的早期作品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场景,可能是关于故乡,可能是关于成长。这是他们积淀了多年之后的一次爆发,最接近内心深处的体悟。
但他们也往往会遭遇相似的窘境,没有钱发,没有人看,参加电影节似乎成了最靠谱的方式。诞生于2006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致力于推广青年电影人的早期作品,《心迷宫》导演忻钰坤就曾是2014年最佳导演得主。
然而,FIRST影展电影事务部总监段炼认为,电影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分化,“文艺片的话语权在电影节,导演需要被检验,就不得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对作者和观众来说,只有好电影与坏电影之分,文艺片和商业片并不是对立面。
FIRST影展从3年前与爱奇艺合作,举办“产业场”展映。“产业场”这个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名词,其实在世界电影节展上十分主流。段炼介绍,戛纳电影节一年有2000场放映,只有500场是电影节的正式放映,其余1500场都是以交易为目的的“产业场”。
过去七八年,在电影节交易市场,最火爆的就是传统电影公司在买片;现在变了,片商桌子前最忙碌的就是爱奇艺、腾讯、优酷等网络买家,“他们大量采购电影版权,也有能力做分销”。
从2008年尤其是2012年开始,中国电影整体票房突飞猛进,一部分观众愿意尝试与自己以往观影习惯不太一样的类型和题材,这其中也包括纪录片和文艺片。但从导演的角度,对网络发行的顾虑依然存在。
很多青年导演有着非常强烈、甚至强烈到迷信的愿望——“我的作品一定要在电影院这样有仪式感的地方被更多人看到”。张小鲨也坦言,如果说非有遗憾,那可能是一部电影,最终没能在大银幕上呈现,主创心中多少会有一些遗憾。
“这是经典电影发展到今天的思维定式,但反向思维是,商业逻辑的院线,为什么要给一个特别小众的电影排片?”在段炼看来,一方面,艺术电影应该有自己的发行模式,而不是强迫商业院线倾斜资源;另一方面,导演不要迷信仪式感,“如果我的电影能在网络上找到更对的观众,带来更好的收益,为什么要去院线抢那百分之零点几的排片呢”。
和和影业董事长杨巍也认为,网络将成为非常主流的发行渠道,尤其对青年导演而言。“再有才华的导演,早期创作必然有很大比例是小成本电影。商业院线已经形成了非常务实的商业机制,给青年导演作品的空间是比较少的。而网络发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无限高的天花板,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
青年导演们在几年前并不太愿意和网络平台合作,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提到网络大电影,就是低俗和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不择手段地在前6分钟吸引眼球。我的作品在这上面放,岂不是同流合污?
“如果非要说电影在网络发行有什么劣势,可能就是行业缺乏自律,鱼龙混杂,伤害到了作者和平台的品牌。对此,我们寄希望于平台,意识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抓取更有黏性、更准确的用户。”段炼说。
对这一点,张小鲨有信心:“以后在网络平台发行的电影,不会再被专称为‘网大’,都是电影,无非是发行渠道不同。这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一定会慢慢去掉标签,成为有品质的电影。”
一个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早晨,在车厢内动弹不得的张小鲨挣扎着发了一条朋友圈:“挤在北京早高峰的地铁里,想起10年前的我,能拍上电影,真幸运!”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