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您点的升级版网络餐饮安全,到了

点击次数:2018-07-25 11:58:30【打印】【关闭】

上周,北京酷热的天气难挡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来自30多个社区的百余名居民一早便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报告厅,参与2018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与会

上周,北京酷热的天气难挡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来自30多个社区的百余名居民一早便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报告厅,参与2018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与会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识和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餐饮安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符合食品国标2760的 才是食品添加剂

随着科普的深入,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区别,也了解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帮助。但仍有人心存疑虑,甚至闻之色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现场解析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孙院士强调,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和苏丹红、三聚氰胺这些工业添加剂不同,只有符合食品国标2760中对食品添加剂规定要求的才是食品添加剂。

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有抵触情绪,事实上,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悠久,而且很多是中国人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当时酿酒就已经用到了酵母,而这里面用到的酵母的转化酶——蔗糖酶就是如今的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卤水豆腐从两千多年前就是中华民族餐桌上的美食,而想让豆浆变成豆腐,就离不开凝固剂这一食品添加剂。火腿,始于唐盛于宋。制作火腿所用的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必不可少。同时,用大米通过固态发酵做成的红曲也是中国人的发明,作为一种天然的着色剂,它有保健功能也有抗氧化功能。

食品添加剂应用到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安全。人们对食品添加的误解往往是因为了解的不够多,比如很多人对“色素”始终有疑虑,但其实食用色素中的很多天然色素本身甚至是“保健品”,比如说番茄红素、叶黄素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营养强化剂。

孙院士也指出,研发和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开放区块链的溯源平台实现食品可视化

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食品的新鲜程度,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短保质期的食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部分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尝试“无界工厂”的新模式。把物流仓库的设备及系统直接开进食品工厂,收到订单后,立即将产品通过仓储物流发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除了快捷,也更方便电商平台对食品源头安全的监督。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干货食品部总监王雷介绍,年初当西湖龙井炒出第一波茶时,就通过这样的方式送到了消费者手中。

“食品溯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能看到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消费者也会吃得更安心。目前,开放区块链的溯源平台让品质可视化成为了一种新思路。何为开放区块链的溯源平台?以牛奶为例,购买前,消费者可以看到奶牛饲养、牛奶加工以及牛奶储存等整个过程。购买后,消费者还可以查询产品的生产时间、型号、品种以及加工企业的生产地址等信息。

生物基材料的运用保障食品包装安全

飞速发展的网络餐饮让消费者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天下美食,但这一新兴的模式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曾经一度,外卖平台深陷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借用新技术让消费者重拾信心也成了一些平台的努力方向。“阳光厨房”是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具体是指外卖平台将提供流量等支持,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在平台上公开外卖餐饮店的后厨,让厨房透明化。

对于保障网络餐饮的安全,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了修订后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其中对网络餐饮及外卖服务作出严格要求。其中包括送餐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外卖箱(包)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容器、包装材料盛放食品;配送高危易腐食品应冷藏配送,并与热食类食品分开存放等等。更是明确指出,烧熟后两小时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食用时限为烧熟后四小时。并建议食品生产者在食品盛放容器或者包装上,标注食品加工制作时间和食用时限,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

在规范中还有一条,专门对食品盛放容器和包装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提出了要求。关于这一方面,江苏龙骏环保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支朝晖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包装接触的温度条件、食品酸碱度和食物接触时间都不同,包装会带来一些食品安全风险。目前,相关企业已在研究通过运用生物基材料生产绿色安全包装。比如目前已经研发出一种用玉米做的餐盒,通过利用淀粉的结构达到了高阻隔和高透气的性能。

关于外卖外装材料环保的问题,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万宇平表示,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配套使用的餐饮餐盒,问题相对风险整体来说较小。

主题日活动是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中国科协科普部白希部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李奇剑司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活动。当日,2018年度“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也正式开启。接下来,各机构将把食品安全科普深入社区、商超平台、网络订餐平台等食品消费重点场所,为消费者集中开展贴近消费、贴近生活的科普服务。

其中,进社区部分是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北京青年报“食今不昧”微信公号联合主办,此次主题日同时也是2018年度的“食品安全进社区”系列活动的第一期。下半年,该项目还将走进更多的社区,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浏览相关内容: